2017年5月10日,我校科学组金红燕和何霞玲为全体科学教师开设了两堂精彩的研讨课。
金红燕老师的课题是《太阳和月亮》,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围绕三块知识:太阳的概况、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展开教学,通过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科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很好的落实。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中。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其中何霞玲老师的课题是《太阳系》,主要是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让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并整理资料。课本的资料很有限,如果只从课本中了解相关信息,还不足以体现本课的目的。课堂中,教师先展示一张太阳系的图片,学生依据平时的知识,自然知道这一课要了解的主要对象。学生在平时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虽然能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还不能按正确顺序指出它们的名称。怎样确定他们的顺序呢?同学们分小组,从资料中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根据它们离太阳远近距离排列)。同时在资料中还知道它们的大小也不同,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体积大小来排序。接下来,教师继续展示八大行星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提问。比如:水星上是不是有很多水?土星为什么有彩色的光环?除了地球,其他行星上有生命吗?学生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去收集资料,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环节,教师预设的是两种方案:第一种是教师收集一些资料,发放给学生,相当于对课本信息的拓展;第二种是带学生到微机室,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后来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又将一些主要信息依次制成PPT,让学生在欣赏图片时,解决自己的问题。何霞玲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从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外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
|
科学组青年教师金红艳执教学教转型新课堂 |
科学组青年教师何霞玲执教学教转系新课堂 |
|
|
科学组教师课堂观摩 |
科学组教师学教转型课堂研讨 |